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532-86071558 青岛分校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30亿年以前,地球上才出现了生命,300万年以前才出现了人,有了人,才有了人的意识。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极其复杂和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第二,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第三,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马克思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力量,而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集体、社会的劳动。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在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劳动使语言得以产生。语言的产生进一步促进了大脑的发展。

  其次,劳动和语言推动着猿脑变成人脑。语言的产生,使大脑能够用词来概括各种感觉材料,进行抽象思维活动,交流思想,从而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最后,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脑容量日益增大,结构日益复杂,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劳动使原始人摆脱了动物本能的活动,并不断增强活动的目的性、预见性,推动、实现着动物心理向人类意识的转化。

  (二)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人脑之所以产生意识,同人脑高度发达的组织状况和复杂的结构有关。

  第一,人脑的重量大,脑与身体的比重也大。

  第二,脑细胞的高度分化和严密的脑组织。

  第三,人脑是通过内在的生理机制来进行意识活动的。

  意识活动同人脑的生理过程是分不开的,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产物。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只有同外界打交道,使人的大脑同外界发生联系,经过加工制作,才会形成关于它们的意识。所以,人脑是意识的客观物质基础,而外界才是意识的源泉。不论是正确的思想,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外部世界某种形式的反映。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或歪曲的反映。”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人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从个别事物中抽出一般属性加以概括,经过主观能动加工过的关于客观世界的形象、本质和关系等。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是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这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特征之一。

  二是意识活动是一个能动创造性过程。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现象逐步深入到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还能够追溯过去,预测未来。意识的能动性不仅在于能动地反映现实,更重要的在于能动地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

  三是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控制。

  【典型真题】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被动反映。()

  【答案】×

  【解析】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相关链接:2012年青岛公务员笔试成绩查询

2012年青岛市事业单位考试招考简章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责任编辑:admin)

经典图书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青岛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