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5 11:59:59 山东公务员考试人事网 ○加微信领资料 ○华图在线app 文章来源:青岛华图教育
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提供以下信息:国考笔试行测技巧:小小标点用处大, 更多公考资讯请关注山东华图(sdhuatu)微信公众号, 招考答疑及资料领取请点击联系【在线客服】。
国考笔试行测技巧:小小标点用处大,正文如下:
近几年的国考笔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片段阅读题目难度逐年加大,片段篇幅也越来越长,如何快速找到文段的重点、获取有效信息成为公务员考生在笔试中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而有时在较长的文字描述中,一个不起眼的标点符号可能蕴含着无尽奥秘,能起到加速阅读、提升对文意的理解,甚至是快速有效解题的效果。青岛华图[微博]下面对片段阅读中经常出现的特殊标点符号的作用进行详解。
一、标点符号及作用
Ø 冒号、破折号:解释说明
Ø 分号、顿号:引导并列关系
Ø 双引号:(1)援引观点 (2)强调特称 (3)反语讽刺
Ø 括号:补充说明
Ø 问号:(1)设问引出话题
(2)反问表达态度倾向性
(3)疑问表达不确定性,可能带有倾向性
二、真题演练
【例1】从1901年到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完全为欧美白人垄断;60年代以后亚、非、拉美作家居多数;90年代则完全没有欧美白人作家获奖。而60年代以后正是欧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是否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科技高度发展可能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浅薄
B.不排除技术和科学的干扰,就没有优秀文学作品
C.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产生在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D.科技发展是以文学作品丧失人文魅力为代价的
【答案】A
【解析】本题从结构上来说属于分总结构。前文以分号引导的并列成分列举了不同年代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地域分布情况,最后一句为主题句提出观点,而提出的观点最终是以问号结尾的,一个问号代表的是一种可能性,因此,本题答案应该为A选项。选项D语气过于肯定,应排除。
本题正是利用文段中出现的特殊的标点符号作为突破口来快速解题的,而考生如果忽略了文段最后出现的问号,极有可能无法体会出文段中流露出的不确定的语气,因此,误选D选项。
【例2】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一颗鱼卵能变成千斤大鱼。它们的体积增大了千万倍,需要很多的有机物质来组成。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一个成年人,即使一点儿工作也不做,一天也要消耗1400大卡的能量。这些有机物质从哪里来?能量从哪里来?原来,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食物就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例如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等,它们既能构成躯体,又能在呼吸时被氧化而放出能量。
最能准确概括上面文字内容的是( )
A.一切生物都是由有机物质构成的
B.一切生物都会消耗能量
C.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
D.食物能够释放能量
【答案】C
【解析】本题为分总分结构。文段前半部分先列举了一些自然界的现象,接着由这些现象提出两个问题“这些有机物质从哪里来?能量从哪里来?”引出话题,并给出了回答“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而这个回答便是文段的主题句。后文是对主题句的进一步解释说明。
本题同样可以利用文段中出现的特殊的标点符号快速定位文段的重点句来解题。通常文段中出现了问号引导的设问句,而对这个设问的回答,便是文段的重点。
【例3】有些日本人认为不应该纠缠于中日间过去的鸡毛蒜皮的陈年旧账,要放眼中日友好的巨大利益,他们中一些“杰出的”代表还根据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模式提出了一个中日关系新思维理论。这个所谓的新思维认为,如果早在20世纪就建立起日本人设计的“大东亚共荣圈”,将会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福祉。
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 )
A.否定 B.肯定
C.未置可否 D.有肯定有否定
【答案】A
【解析】本题为态度观点题。快速浏览原文不难发现,在“他们”之后用双引号引导了一个定语“杰出的”,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此处引号应蕴含的是“反语讽刺”的意味,也就是作者认为“他们”并非真“杰出”,即作者对“他们”持否定态度。
可见,利用好标点符号可以帮我们加深对文段的理解,快速得出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标点符号法的使用不仅出现在片段阅读中,有时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题型都可以用这一方法。因此,考生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这看似小小的实则有大用处的标点符号。
本文属青岛华图原创,转载请标注来源于青岛华图,未标明者必究责任。
贴心微信客服
山东华图微信公众号